精准医疗大突破!Nature|科学家发明分子“遥控器”,有望精准控制药物信号
近日,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等机构的科学家在《Nature》发表重磅研究,揭示了一种革命性的 G 蛋白偶联受体(GPCR)药物设计策略,通过 “分子胶水” 和 “分子缓冲垫” 机制精准调控信号通路,让药物实现 “信号选台”,为下一代无副作用精准药物打开了大门
近日,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等机构的科学家在《Nature》发表重磅研究,揭示了一种革命性的 G 蛋白偶联受体(GPCR)药物设计策略,通过 “分子胶水” 和 “分子缓冲垫” 机制精准调控信号通路,让药物实现 “信号选台”,为下一代无副作用精准药物打开了大门
G蛋白偶联受体(GPCRs)是人类最重要的药物靶点之一,约34%的FDA批准药物通过调控GPCR功能发挥疗效。
然而,GPCR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困于分子量小、构象不稳定等难题,面临巨大挑战。传统方法如T4溶菌酶融合、纳米抗体稳定化等虽有一定效果,但往往依赖大量实验筛选,效率低下。
对于专注 ADC(抗体偶联药物)、GPCR(G 蛋白偶联受体)药物研发的科研团队和药企来说,受体介导的内吞过程检测是核心环节 ——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靶向性、胞内递送效率及最终疗效评估。
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和组织受损。据估算,目前中国约有100万SLE患者。近年来,SLE患者的长期生存虽有所改善,但不可避免的疾病复发及其导致的不可逆的器官损伤仍是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。
格隆汇10月30日丨四环医药(00460.HK)发布公告,集团已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balone Bio(“Abalone”)正式签署合作协议。根据协议约定,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协作,共同推进新一代肥胖治疗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。
四环医药(00460)公布,该集团已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baloneBio(Abalone)正式签署合作协议。根据协议约定,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协作,共同推进新一代肥胖治疗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。
靶点 增肌 gpcr gpcr靶点 abalonebio 2025-10-30 08:11 2
一项近日发表在Nature的工作发现小分子可以调节GPCR信号通路的选择性,从而有望帮助人们开发更安全有效的GPCR药物[1]。
在抗体偶联药物(ADC)和GPCR靶点药物研发中,内吞效率是决定药物疗效的关键因素。然而,传统检测方法一直面临着背景干扰强、操作复杂、通量低等痛点。
全新升级的OpenDEL 5.0化合物库涵盖38亿小分子+2亿肽类化合物,并可选配大环化合物库,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分子覆盖与更灵活的药物发现路径。医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,无论是难成药靶点探索还是AI/ML模型开发,OpenDEL 都将是您最可靠的合作伙伴。
跨膜蛋白因其在细胞信号传导、物质转运和免疫识别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,成为生物医药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目标。然而,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,跨膜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常常面临诸多挑战。大肠杆菌(Escherichia coli)作为一种高效、经济的表
在自然界中,嗅觉在动物感知环境、寻找食物、识别同类和躲避天敌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对哺乳动物而言,这一过程依赖于G蛋白偶联受体(GPCR)介导的信号通路,由气味触发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最终转化为神经信号。但是,昆虫主导嗅觉感知的是一种结构上不完全相同的受体体系——由气味